2016年10月25日 星期二

大数据时代,量化投资已然崛起 31-05-2016

今年4月,高盛的创新研讨会上得出一个结论‘量化和大数据在投资中已然崛起’,在大数据时代,其背后的逻辑就是:计算效率的提高会支撑起大量创新的投资方法,比如第三方网站数据、替代性数据。”
 
    随着商品、汇市、股市相互之间的影响逐渐加大,凭其自身优势更多私募越来越重视量化投资,因为单一领域的交易和研究已无法满足投资需要。
 
    林成栋,富善投资总经理兼投资总监,他认为,在资管行业中,量化投资的重要性正逐渐显现,因为量化投资会提升投资的研究效率和科学性,“在信息爆炸时代,量化在处理信息上有其优势。”他表示,目前市场波动性太强,绝对收益需要更系统化和精细化的风险管理,这是其一;其二互联网时代数据维度很多,私募需要考虑如何将投资与数据结合起来;其三,量化投资将从主动管理、获取绝对回报拓展到被动管理,如做FOF等。
 
    莫泰山,博道投资董事长,具备穿越牛熊稳健风格的量化对冲基金,可以回避市场波动的影响,带来稳定、可预期的收益区间,他这样表示。
 
    假设对量化对冲基金“松绑”,莫泰山介绍,产品复活规模经初步测算有2000亿—3000亿元资金。他说:“各类产品现在都面临很大的运作压力,预期收益率也在下降,过去三年量化对冲产品约有10%的平均收益,现在年收益在6%—8%就会受到资金追捧。所以,如果进一步发展,短期可能还会带来2000亿—3000亿元的资金。”
 
    杨浩,中金公司财富研究部执行总经理,他说:“相比之下,国外有半数对冲基金策略运用了量化方式,而国内则刚刚起步,策略的升华空间还是很大的。”所以量化对冲未来的发展空间很大。
 
    据了解,量化对冲产品去年以来在银行等机构资产配置中的比重越来越高。杨浩表示,对机构来说量化对冲低相关性非常重要,特别是对于做FOF的机构,而且其本身有极佳的收益风险比。“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从6%下降到现在的平均4%,固收产品资金呈现撤退趋势,这为量化对冲机构提供了良好的机会。我们如果坚守这个阵地,一定可以把握历史机遇。”
 
    虽然量化对冲发展前景乐观,但一些问题也是存在的。杨浩称,市场中做量化对冲的机构虽然很多,但策略同质化严重。与此同时,多数量化对冲基金运行时间有限,只有12%的量化对冲基金运行超过两年,而且,国内一些量化对冲私募在系统和人员投入上也不足,平均收益率下降是必然的。
 
    而且,量化对冲目前面临的最大难题是政策限制。股指期货交易在去年9月受限导致这一策略缺乏对冲工具,很多量化对冲私募只能另谋出路。据了解,主要有4种出路:1.寻找一些替代性对冲工具;2.转向多策略;3.扩展到多市场;4.增加收益敞口,比如择时策略。
 
    从发展市场机构投资者、引入长期资金的角度来看,应该鼓励量化对冲基金的发展,包括配套措施和相应风险管理工具的完善。莫泰山这样表示。
 
    一位私募人士表示:“希望能解除股指期货的一些限制,把其交易重新活跃起来。”
 
    量化投资离不开股指期货以及其他金融衍生品。投资领域因金融衍生品的出现发生了非常重要的变化,也带来了套利策略、中性策略、阿尔法策略、量化投资等,既满足个性化要求,也促进了投资的专业化,这就是精准投资的优势。而国内对冲工具相比国外偏少,希望能尽快推出更多新工具,包括期货新品种。
(责任编辑:杨清婉)

http://www.programtrader.net/a/news/2016/0531/1242.html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